红树林连片生长、郁郁葱葱。
对话岛民
以前只能依靠船只出入
岛民渔耕劳作自给自足
沙仔岛位于珠江入海口,四面临海,水产资源丰富。自有人定居以来,岛民就以打鱼为生。70岁的村民添叔介绍,早年村里以生产队为单位,10支生产队各有一艘船。根据潮汐时令,2~3名村民驶着渔船外出打鱼,满载新鲜鱼虾回村,分给队内的村民。“那时候我是打鱼的好手,打到过20公斤的鲩鱼。”添叔说。岛上还种植有蕉蔗、水稻等作物。彼时还未通桥的岛上,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。
添叔回忆,以前岛内的生活质朴安定,“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”是当时的真实写照。村委大喇叭是老一辈村民的共同回忆,每天清早,早间新闻和粤曲唤醒整个沙仔村,有大小事通过广播都能知道。
2004年之前,沙仔岛出入仅依靠船只,乘船经过沙仔沥、小虎沥,1个多小时后才能到达镇中心。以前岛上仅有一所小学、一所幼儿园,在镇中心读初中的学生每天往返需要3个小时。交通不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村民饮水问题。沙仔岛位于咸水区,村民需要乘船去沙公堡水闸或者小虎岛挑水,十分不便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沙仔村自建一处淡化水厂。直至通桥通水后,淡化水厂才停用。
2004年,沙仔一桥通桥,岛民摆脱了仅能依靠船只进出岛上的历史。
沙仔村是南沙区规划的整体搬迁村之一,当前部分村民已搬迁至岛外黄阁镇上的麒麟新城。目前岛上常住居民1700多人,未来也将相继迁出。
添叔说,比起以前,现在岛上的生活方便了很多。村委旁的小公园里,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篮球场、乒乓球台、休闲健身路径等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。村内主要道路安装有24小时监控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配备有老人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、健身房等公共服务设施,全天候为村民提供服务。
焕新蝶变
打造南沙汽车出口贸易岛
2004年,广汽丰田整车项目落户黄阁镇,沙仔岛汽车码头的功能定位逐渐清晰,依托汽车产业,沙仔岛跟随黄阁镇一起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。2006年建成投产的南沙汽车码头和2022年先后投产的海嘉码头、近洋码头共同组成了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——全国最大内贸滚装汽车枢纽和全国第二大平行进口汽车口岸,拥有7个万吨级泊位和若干个千吨级泊位,近160万平方米商品车堆场,年通过能力超过200万辆,可停靠目前国际上最大型汽车滚装船,已开通外贸航线8条、内贸航线7条。
2022年印发的《南沙区汽车产业发展“十四五”专项规划》提到,南沙将“依托沙仔岛,引导汽车服务行业集聚发展……形成集物流、贸易、金融及高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、国际化的汽车国际贸易综合服务枢纽”。在这一发展目标中,沙仔岛无疑是重要的力量依托。此前,黄阁镇还充分利用储备管理用地(沙仔二桥南侧地块)建设了重型车临时停车场,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。
南沙区还打造了“前港后贸”贸易出口新模式,“前港”指南沙汽车口岸,是服务汽车出海的物流通道,“后贸”即粤湾汽车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基地,于2003年落地沙仔岛,作为承载汽车贸易和服务的平台。据了解股票配资公司,目前进驻南沙汽车口岸的上下游企业约30家,包括广物优车、广东好车、大湾港国际等二手车出口龙头企业,初步形成了汽车出口贸易集聚效应。